English

哭泣之眼:凝视与拯救

1998-11-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842年5月,德国汉堡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四天大火,烈焰之下,繁华的汉堡转眼间化成一片废墟。当时以银版摄影术为各界人物拍摄肖像照的画家史特尔茨纳和比鸥乌,进入火灾现场,拍摄了大量记录火灾劫难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在岁月的流离中,当时的这些照片渐渐散失于世,现在仅有一张留传下来,成为世上为人所公认的第一张新闻照片。它代表着新闻摄影的萌芽,也在冥冥中指引了新闻摄影在未来的聚焦方向:记录悲剧。

1955年,由荷兰三位老摄影家——基斯·谢勒(Kees Scherer)、本·范·米伦登克(Ben Van Meerendonk)和布拉姆·威斯曼(Bram Wisman)发起将荷兰全国性的“银相机奖”摄影比赛扩展成世界性的新闻摄影比赛,并在当年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摄影基金会(WPPH)。其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和增强人们对新闻摄影的广泛兴趣,传播信息并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为此,基金会自1957年起,每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一次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 of the Year Contest)和展览。让我们回望第一届的比赛中人类所发出的第一声哭泣吧:那是在二战结束后的第11个年头,苏联的最后一批德国战俘回到家里,女儿在惊愕中哭着伸出手去,抚摸陌生的父亲脸上杂乱的胡子(1956年最佳年度新闻照片)。

41年过去了,41张代表着人类集体心灵注视的新闻照片也一一诞生于世。它们记录了战争、政变、谋杀、种族歧视、抢劫、爱滋病、火灾、地震……凡所人类可能会遇及的天灾人祸。在41年的41张照片中,仅有一张雨中足球稍离了悲剧主题,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血与泪在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的档案中均可窥见,曾任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席的T·斯伯特自豪地宣称新闻摄影是注视人类命运的“第三只眼”,这是一只怎样的眼睛呢?黑色的眼睛难道只能看见黑暗吗?斯伯特说:“为什么着眼点经常落在生活中阴暗面——战争、暴力、灾难等题材上呢?为什么奖牌和荣誉总是授予坏消息的传播者呢?”新闻摄影对悲剧主题的青睐业已触及到传播学与伦理学均难回答的两难考量。

悲剧题材在新闻摄影领域有着独特的严肃性。它对苦难的咏叹和对拯救的召唤使得悲剧影像从哀伤、自怜、恐惧中超拔出来,而成为历史的笔迹,新闻摄影背负着人类视觉传记的历史使命,自诞生之日起,它就以真实、不矫饰的人文精神为主旨,忠实地记录了人类生命及灵魂经验中的艰险苦难和不懈斗争。新闻摄影对悲剧事件的逼视,不仅是其传播使命使然,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人类对世界苦难的终极关怀和正视的勇气。

但人们还是对悲剧照片提出了种种责难和质疑。照相机毕竟是冰冷的机具,它只能记录影像,照片中的情感、立场、话语需要摄影记者去表达。人们诧异,为什么在悲剧发生的当场摄影记者还能以一位创作者的身份脱身于悲剧的情境之外,进行冷静的拍摄?“现场摄影记者,尤其是身临某种灾祸现场的摄影记者,必须确定什么是他的最高责任——是作为新闻摄影记者的责任呢,还是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弗兰克·斯坦顿说,“在这方面,新闻业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哲学与理智的挑战。”

当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看到一只秃鹰正等着扑向干旱的土地上一位奄奄一息的饥饿儿童时,他举起了相机。拍摄之后,他倒在地上长时间地哭泣,他甚至无法原谅自己的拍摄行为。该照见报之后,舆论哗然,纷纷指责他的道德水准。《圣彼得时报》斥责说:“他是另一只秃鹰。”连卡特的朋友也问他为什么不帮助那个小女孩。虽然新闻界肯定了凯文·卡特的拍摄,但他还是因为忍受不了这张照片所带来的矛盾与痛苦的煎熬而自杀。美联社记者埃迪·亚当斯在1968年拍摄的《街头死刑》为其赢得了盛名,“却给那位警察的后半生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影响……这种不幸,完全是由照片造成的。”亚当斯说,“……我憎恨这件事。”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勇敢,所以新闻摄影必须承负起时代的使命,既歌颂光明也揭露黑暗。这是基于对人类生存清醒和自觉的思考,也是基于一种热望,一种勇气。

波里斯·亚当斯冲上前拍摄倒在血泊中的肯尼迪时,对阻挡他的人说:“去你的吧,小姐,这是历史呀!”虽然埃迪·亚当斯为《枪决俘虏》而深深自责,但他毫不犹豫地肯定,如果时光倒流,历史重演,他还是会举起相机,拍下这历史的一幕。新闻摄影的纪实使命和对悲剧关注的忧患意识,使之成为传播领域的一道精神瑰宝。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流研究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宣扬人类的痛苦和贫困,可以唤起同情心,促成积极的援助措施。”斯坦利·福尔曼拍摄的太平梯事件《只差两秒钟》促使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内对全城太平梯采取了检修措施;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摄影,一张照片即引来建一所学校的资助款。

新闻摄影对悲剧的关注,不仅仅在于凝视,更在于拯救,在于对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审视,“指出弊病所在,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面对悲剧,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新闻摄影记者都会如此想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